• 工作动态

献礼120周年校庆 张之洞全身铜像立于沁湖桥头

发布者:阳子月 编辑:谢晓丽 发布时间:2018-09-29 浏览次数:

  武科大网讯(见习记者阳子月)8月27日下午,我校鼻祖、晚清重臣张之洞的全身铜像立于沁湖桥头,为我校120周年校庆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之洞铜像身着官服,左手捋须,神态庄严。铜像面向沁湖桥,背靠图书馆,在湖山水色与现代建筑中别有一番意境,充分体现了自然风貌与人文气息的融合。

铜像身高为1.898米,与学校创建的时间1898年相呼应;连同铜制基座高度为2.018米,代表2018年落成;石质底座高1.20米,与学校成立至今120周年相呼应。

张之洞铜像的设计和制作者是我校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夏晶阳,由深圳校友会捐资。

校长倪红卫认为:“在武汉科技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由学校老师精心设计制作、校友热心捐资而成的张之洞雕塑在沁湖桥矗立,既展示了武科大悠久的办学历史,丰富了校园文化,美化了校园环境,又展示了学校师生、校友齐心协力共创武科大美好未来的积极行动,非常有意义!”

夏晶阳介绍,张之洞铜像从设计至今历时两年,其设计和制作都具有很大的原创性。雕塑做成后,经宣传部、基建处、艺术学院相关负责人多次实地勘察,决定将张之洞雕像立在沁湖桥头。“学校拥有独特的校园景观——沁湖,已打造了沁湖时光•校长有约、沁湖讲堂、沁湖舟赛、沁湖诗会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现在把张之洞雕塑立在沁湖桥头,这是师生往来频繁之处,能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孔波说。

据悉,铜像设计初期,校长助理郑鹏飞亲自率队,夏晶阳和宣传部 、校友会、历史文化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专程奔赴各地考察了多个张之洞的半身、全身雕塑,确定制作张之洞全身雕像。之后,夏晶阳查了上百张张之洞的照片,设计了7个样稿,做了2个雕塑小样,经多方征求意见最终选择张之洞手捋胡须的全身造型。夏晶阳又历经半年,制作完成了张之洞的泥雕,武汉园林雕塑院副院长、我校兼职教授潘校辉给予了精心指导。泥塑完成后,运送至铸造厂,采用传统工艺撕蜡法铸造而成。

在设计雕塑和底座的高度时,学校历史文化研究所张继才教授结合学校的历史文化建议,雕塑身高1.898米、连基座2.018米、底座1.20米等,这些数字给雕塑赋予了特殊的纪念意义。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其督鄂期间于1898年创办了我校前身——工艺学堂。历经一百多年的传承演变,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至今。


张之洞铜像全身像

张之洞铜像侧身像

张之洞铜像背面像

张之洞铜像运进校门,途经主楼广场


摄影刘国威 张鸿嵘


上一条:学校与昆钢签订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下一条:校长倪红卫率队走访首钢集团、北京瑞普同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