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倪红卫:在2018年春季务虚会上的总结讲话暨安排部署学校2018年重点工作的讲话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编辑: 发布时间:2018-03-06 浏览次数:

在2018年春季务虚会上的总结讲话暨

安排部署学校2018年重点工作的讲话

校长 倪红卫

(2018年3月1日)

各位老师,同志们:

根据学校统一安排,我们以头脑风暴的方式,利用昨天和今天两天时间集中召开了2018年春季务虚会。本次务虚会,围绕“深化综合改革 促进‘双一流’建设”这个主题,组织6个职能部门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作了专题报告,11个学科围绕“一流学科建设”作了大会交流发言,并开展了分组研讨。可以看出,本次会议准备充分、安排紧凑、内容丰富,相关部门和学院主要负责人利用短暂的假期,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作了积极准备,思路清晰、直面问题;与会人员在座谈交流中,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同志们敞开思路,建言献策,以务虚的形式达到了务实的效果,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学校未来的发展力量和发展信心,感受到了同志们与学校共存共荣的主人翁意识、休戚与共的民生意识、追求卓越的质量意识和革故鼎新的改革意识。

总结本次务虚会的成果,我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战略思维,立足全局深入思考。坚持召开务虚会已成为学校一项很好的制度安排,聚焦学校当前改革发展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门研讨,有助于明晰工作思路、凝聚发展共识;务虚会、干部大会、党代会之间形成了有机的衔接,从聚焦问题、多方研讨,到形成共识、理清思路,再到明确任务,全面部署,一脉相承,形成了完整的工作链。通过务虚会,大家对学校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阶段性任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也对学校当前发展所面临的瓶颈问题、突出困难有了清醒的认识。通过研讨,对这些问题的表现和严峻性已经形成了共识,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大家在问题分析上下功夫,切实找到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在破解难题上拿出有针对性的举措,做到步调一致、集中精力,科学决策、敢于担当。

二是坚持辩证思维,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紧紧抓住“双一流”建设历史机遇,落实好“双一流”建设方案,着力打造学科“高原”“高峰”,集中力量,精准支持,做到建团队、建平台、建机制,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在学科建设上要统筹资源,注重学科交融与协同创新,注重学科发展的助推引擎作用,力争在一些特色优势和新兴学科方向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各个学院、各个学科要科学研判、审时度势、找准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办出特色。要重点加强科研团队建设,避免生拼硬凑,既培育引进在新领域、新方向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团队,又鼓励支持老团队在原研究领域创新发展,强化团队考核,注重绩效评估。最近,美国公布了《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提出的未来30年最值得关注的20项科技发展趋势是:(1)物联网,(2)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3)智能手机与云端计算,(4)智能城市,(5)量子计算,(6)混合现实,(7)数据分析,(8)人类增强,(9)网络安全,(10)社交网络,(11)先进数码设备,(12)先进材料,(13)太空科技,(14)合成生物科技,(15)增材制造,(16)医学,(17)能源,(18)新型武器,(19)食物与淡水科技,(20)对抗全球气候变化。这20个方向有许多与学校的主体学科紧密相关,也请相关学院和学科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是坚持系统思维,深化改革激发活力。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下一步改革的重点,一是要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统筹建立各类人才多维发展机制和动态多元的绩效薪酬体系,进一步完善岗位聘任制;二是要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从“学校牵引、带动学院发展”运行模式向“学院驱动学校发展”运行模式的转变,在充分尊重学院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推进“院为实体”办学事项的“权责清单”和协议授权机制的初步设计,充分激发院系办学活力,增强学院自主办学意识,汇聚更为强大学校发展内生动力;三是要深化学科建设和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坚持统筹规划、目标牵引,逐步建立健全科研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和成果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研服务社会、服务教学的综合能力;四是要改革资源配置模式,统筹公共资源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绩效,推进精细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

同志们,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定位决定地位。我们召开了一次成功的务虚会,让我们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担当,以更高的历史站位和时代视野,以超强的战略谋划和落地做实能力,深化改革、激发动力、引领发展,加快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努力形成“双一流”建设的不竭动力和全新格局。

因为今天的会议是务虚会和新学年工作部署会套开。

下面,我先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对学校2017年度工作进行总结。

2017年,是党和国家不平凡的一年,十九大胜利召开,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2017年,学校各单位和全体师生员工按照“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党政工作要点设定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同心协力、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学校办学实力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突破。

我们对标“双一流”建设目标,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出台《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明确了学校“双一流”建设顶层设计和建设任务;新增系统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新增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点。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5个学科上榜,5个学科位列B档,1个位列B-档,在省属高校中数量最多,11个学科位居省属高校第一;材料科学学科稳居ESI前1%,工程学学科于2018年1月进入ESI前1%;学校被湖北省列为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与矿业工程、机械工程3个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制定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实施办法》,修订了学院和机关、直属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办法》,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全面铺开,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体系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事管理和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科研管理制度改革、资源分配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各方面办学活力进一步激发。

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成功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暨审核评估工作动员大会,扎实推进本科教学迎评工作,完成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湖北省双创示范基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入选湖北省高校试点学院改革项目;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22项,其中一等奖9项,获奖等次和获奖总数均创历史最好成绩。本科生生源质量进一步提高,就业率达94.62%,考研率超过28%,均创历史新高;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竞赛奖项448项,较2016年增长15%;授权专利数369项,较2016年增长258%。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研究生就业率达98.21%,申请和授权专利466项。召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过程管理,继续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六项工程”,着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12位创业精英校友回校设立“沁湖创客基金”,11个项目获得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刘恒同学入选“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十强”。

我们着力加强内涵建设,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得湖北省科技成果奖15项,行业科技奖5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4项,位居省属高校第一;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子课题15项;获批湖北重大创新专项5项,位居省属高校前列;获批国家社科基金7项,教育部社科项目8项;获批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十三五”装备预研领域基金重点项目1项,实现了该领域零的突破。全年申请专利1269件,获得授权专利1001件,分别较2016年提高63%、43%。获批建设冶金二次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重点科研基地。最新数据统计,2016年度学校被三大索引SCI、EI、CPCI-S收录的论文929篇,比2015年增加248篇,增加36.4%;以学校为第一单位发表A级论文236篇,高质量论文数量明显提高。

我们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层次人才加速聚集。吴开明教授入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全职引进国家外专“千人计划”1人;获批“高端外国专家项目”3项;以柴利教授为主要负责人的控制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新增湖北省“百人计划”专家3人、“楚天学者计划”专家53人,新增“楚天学者”设岗学科4个。新增“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湖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作室1个、湖北省产业教授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才2人。新增“香涛学者”特聘教授2人,引进博士学位教师62人。新进站博士后34人,获批博士后基金9项、湖北省博士后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6项,数量均位居省属高校第一。

我们积极推进开放办学,综合影响力持续扩大。进一步推进校企校地共建,学校先后与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宜都市人民政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武汉科技大学—老河口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进一步夯实校友工作基础,校领导带队赴北京、上海、南宁、广州、南京、深圳、福州等地走访校友;重庆、浙江、山西、沈阳、海南等地校友会相继成立。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学校接待境外高校和政府访问团组46批次,与境外高校签订校际合作、学生交流、联合培养、合作科研等方面合作协议11份;教师海外访学规模不断扩大,获批国家公派项目16人,以及湖北省地方合作项目16人、省属高校青年教师项目4人,49名教师出国研修,选派163名学生赴境外高水平大学交流;在校留学生规模稳步增长,2017年录取招收全英文临床医学、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留学生178人,硕士研究生7人、博士研究生2人。邀请世界各国专家学者来校讲学83人次。

我们不断强化内部治理,办学支撑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机关职能部门积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优化服务流程,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圆满完成学校首部《年鉴》出版发行,开创了学校史志编辑工作的新纪元。积极推进二级单位公用房分配及调整,加强对公用房的出租出借管理,对全校实验室废物进行了集中收集和转移。完成各类采购招标项目共计348项,较2016年增加约50%,总金额达32000多万元,是2016年的两倍多。汽车学院、管理学院、艺术学院搬迁入驻新大楼,黄家湖校区学生公寓投入使用,青山校区教三楼改造、教十楼改扩建、页岩钒资源高效清洁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改扩建工程顺利完成。576位教职工乐选新居选,青山校区公租房即将交房。学校与中行、农行、联通签订校银、校企合作协议,“智慧校园”建设快速推进。争取到“双一流”建设资金5697万元、省部共建专项资金4000万元;申请到2016年度社会捐赠财政配比2400万元,2017年基金会到帐经费达4500多万元,有力保障了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校办产业资产从年初5325万元到年末1.13亿元,净增加117%,学校经营性资产总量创历史新高。图书馆新增图书10万余册,“科大文库”平台建成运行,数字化档案建设稳步推进,校史馆接待来宾近万人次,图书馆、档案馆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学报内涵建设成效明显,质量和影响力稳步提升,两版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被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为A类核心期刊。校医院紧盯国家政策机遇,着力深化内部改革,连续两年荣获“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附属天佑医院以三甲迎评冲刺为抓手,不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年门诊量、手术量和业务收入均实现稳步增长。积极打造节约型后勤,更加注重食堂公益性建设,不断加大校园绿化美化力度,后勤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我们创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切实保障学校持续健康发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强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领导,加强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及管理,认真开展意识形态风险点排查;严肃认真做好巡视整改和审计整改各项工作,实现整改工作“见底清零”。召开二届七次党代会,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汇聚了正能量;深入开展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及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切实落实基层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完成8个学院领导班子调整及换届工作;民主推荐选拔任用处级干部28人,交流轮岗48人。进一步健全校内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全年函询党纪处分、诫勉谈话13人/次;纳入快办快结的信访件已经全部办结。切实加强统战工作,推荐4人担任民主党派省委委员,推荐6名教授入选第二届湖北省“同心·院士专家服务团”,推荐3人担任第二届“湖北侨界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积极开展“两学一跟”学习教育活动,统一战线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坚持以党建带群建,以群建促创新,成功召开第四次工会会员暨第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出台《共青团改革方案》和《学生会研究生会改革方案》,全面推进团学组织改革攻坚。不断规范党员老同志组织生活,深入开展为老同志“送温暖”活动,老同志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得到有效落实。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在中央级媒体发表专题报道21篇;以沁湖时光、沁湖诗会、沁湖创客、沁湖环湖跑、沁湖鱼宴等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品牌效益日益彰显,学校位列2017年中国大学文化影响力排名第30位,再次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老师们,同志们,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总结起来好像只有3000多字。但这些成绩都是靠全校各职能部门、各单位特别是各个学院共同去推动的,都是靠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协力、克难奋进去完成的。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对大家过去一年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然,虽然我们2017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们发展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我们要想在“双一流”建设中有所作为,就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实现重点突破、特色发展。

下面,我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强调一下2018年的重点工作。

武汉科技大学2018年的总体工作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深化改革为主线,以提升质量为主题,以强化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为保障,推动“一二三四五六”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突出关键求突破,均衡发展补短板,以优异成绩迎接学校办学120周年。

一、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核心,着力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1.举全校之力做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明确“打造国内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目标,深入开展迎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以优异成绩通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完善学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实现各专业自评的常态化、科学化,建立和完善各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健全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工作体系,持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开展常态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跟踪监测,建立监测结果与资源投入挂钩机制;以优异成绩通过冶金工程、自动化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3个专业的专业认证工作。

2.稳步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本科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稳步推进专业大类培养与大类招生。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继续实施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建立专业责任教授团队,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推进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和在线教育等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实施“精品在线课程建设计划”,立项校级在线课程10门,力争在全国性平台上线10门以上在线课程;实施“示范性研讨课程建设计划”,立项校级示范性研讨课程5-10门。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彻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实训等环节改革,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加强实践教学基地与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鼓励支持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力争获得国家级和省级重要学科和科技竞赛奖励80项以上。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加强篮球、足球、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聚焦“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环境思政”,积极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深入开展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实施“沁湖时光 校长有约”活动,持续推进学院育人特色创新项目建设,培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和品牌;实施学生典型培育工程,继续开展“文明宿舍”创建活动,积极培育良好学风;建立健全辅导员考核考评机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设,深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困难学生帮扶工作;推进招生综合改革,做好招生的组织、协调和录取工作,进一步提升生源质量;进一步加强就业市场建设,创新就业服务模式,积极引导毕业生增强基层就业服务意识,实现协议就业率和年度就业率稳中有升。

二、以“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

4.推动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专家讲座、交流调研、思想讨论等多种形式,对标新时代、立足新起点、树立新观念、践行新使命。坚持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核心,根据分类管理原则,完善专任教师聘期考核方案及分类考核标准;与各二级单位逐一核定人员编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队伍规模调控机制;制定专职科研人员聘用与管理办法,建设一支科研创新力强、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专职科研人员队伍;完善“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奖励”的多元化教职工薪酬体系,探索建立多轨制分配方案,积极探索基于绩效的薪酬体系和多渠道分配模式。进一步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权责关系、优化指标体系;进一步深化二级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改革,突出基础性和发展性指标的量化考核,稳步推进“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坚持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实现强大的外部力量与强烈的内部需求的有机结合,积极构建社会参与、多方参与的新型办学体制,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快速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5.完善学科建设体制机制。加强学科建设的统筹协调、组织管理、服务保障和绩效评估。进一步明确学科发展定位和目标,坚持精准发力,突出扶优扶需扶特扶新,注重营造良好学科生态,健全融合创新的学科机制,加大力度建设新兴交叉学科团队,支持博士点学科打造学术高地,鼓励其他学科发展特色领域。实施ESI学科提升计划,确保材料科学学科、工程学学科稳居ESI前1%且排名快速提升,加快提高化学等潜力学科的ESI接近度。进一步优化学科发展结构和布局,积极开展学位点动态调整,做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结果分析与总结工作,扎实推进学位点合格评估整改工作,建立监测评估结果与资源投入挂钩机制和监督问责机制。

6.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改革和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学术学位研究生注重创新能力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强化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保障,健全外部质量监测和内部质量自我评估制度。推进研究生在线课程建设和专业学位课程案例库建设,稳步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强省校院三级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强化学位论文质量监控。深化研究生招生就业新机制改革,完善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选拔制度。

三、以人才、创新、开放办学三项工作为支撑,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7.着力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师资队伍规模稳定增长。全力做好院士申报工作,扎实推进高端外国专家引智工作,加大国家级、省级高端人才引进工作,进一步规范高层次人才考核工作。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激励和培养优秀拔尖人才,制定并启动“杰青”和“优青”人才培育计划。继续加大力度选派骨干教师赴海内外高水平大学研修,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学科前沿和专业知识高级研修班。加强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建设学校各类人才的“蓄水池”。完善高水平专职科研队伍体系,着力培育跨学科科研团队,加快高水平专职科研队伍建设步伐。

8.稳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构建以“人才团队、科研项目、基地平台、重大成果”正反馈环为目标的科研发展模式,推进科研绩效评价综合改革,完善分类考核体系和科研成果多元化评价体系。启动重大重点类项目校内培育计划,全年组织申请10项左右国家级重点重大类项目,力争获批1-2项。继续推进国家、省部、学校三级重点科研平台内涵质量建设,新建一批新兴交叉学科校级科研平台,积极申报各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力争获批1-2个,重点做好国际联合实验室申报工作。培育国家科技奖项目2-3项,力争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1项,国家专利授权率提高15%。积极推进校地、校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以外派科技工作人员为纽带,力争建立2-3个校地、校企合作基地;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支持教师创新创业,鼓励教师创办科技型企业;完成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证书;启动军工科研生产许可证的建设工作,尽快完成“军工三证”平台建设。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强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推出人文社科学术文库,争取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取得零的突破。落实国家基金项目论文优先发表制度,加快提升学报社科版内涵质量,确保学报影响因子稳步提升。

9.着力提升开放办学水平。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推进与哈萨克斯坦交通学院联合建立铁路物流培训中心。加强与国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合作,推进与法国波尔多大学联合培养临床医学专业拔尖人才,推动与美国斯坦福大学转化医学中心在生命科学领域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力争新申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在稳步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全面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恢复举办与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合作德国留学生来校全英文经济学/MBA双硕士项目。认真筹备、举办“第13届IEEE工业电子与应用国际学术会议”和中日五校联盟会议。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继续教育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加强日常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质量和效益。

四、以基建、信息、资产、管理四项内容为杠杆,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10.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基本建设规划调整,分类储备建设项目。力争在2019年年初完成黄家湖校区公租房项目建设;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建设,推动青山校区学生公寓等项目建设,完成青山校区图书馆改造工程、黄家湖校区室外篮球场改造工程、青山及黄家湖校区多功能报告厅建设、黄家湖校区室外运动场改造工程、黄家湖校区美术馆及艺术学院一楼大厅建设工程、黄家湖校区校史馆改造工程建设,完成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等相关学院教学实验场地建设及基础条件保障工程建设。积极稳妥推进老住宅电梯加装工程,做好对老旧学生宿舍的改造工作,进一步规范校园维修改造工作。

11.深入开展校园信息化建设。按照“数据无条件归集、有条件使用”要求,推进信息数据共享,加快建设学校数据中心、移动共享平台、自主学习中心;继续推进标准化考场建设和多媒体教室改造,全面升级校园“一卡通”功能,向全体教师发放无线话筒,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完成学校和二级单位门户网站改造升级,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加强图书馆馆藏建设,增强文献资源保障能力;建设学术评价大数据集,完善科大文库系统。进一步规范档案日常管理,做好电子档案资料的储存、应用工作。

12.着力强化资产配置效益。进一步完善二级管理体制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推进预算绩效评价与结果应用,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公用房定额管理实施细则,对各单位公用房进行测算、核定、收费或补偿,提高公用房使用效率;进一步加强贵重仪器设备物联网管理平台建设,推进入网设备的网上信息公开。进一步完善独立核算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规范基建项目、修缮工程项目审计程序,加强基建工程项目的跟踪鉴证与竣工决算审计工作。修订学校《政府采购实施办法》等,出台《采购招标专家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招投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尽快研究出台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综合改革方案,完善师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支撑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其产业化进程,盘活学校经营性资产,做大做强科技产业,形成品牌和亮点。

13.切实提升管理服务效能。深化推进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主题的优化服务改革,推进学生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推进财务办公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推进个人办事事项“简化办、网上办、就近办”和联办事项“一窗受理”。完善重大决策事项跟踪督办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提高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健全决策机制,全面落实重大决策师生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程序要求和政策解读制度。完善科学的学术决策与学术评议体系,进一步拓宽教师参与学术事务决策的机制和渠道。

五、以思想引领、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五项工作为框架,全面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

14.认真抓好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把学深悟透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紧迫的政治任务,坚持领导班子领导带头,通过各级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学习会、专题辅导讲座等方式,推动全校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持续深入学。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以“主题党日”“两学一做”“三会一课”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教育规范,切实增强全体党员“四个意识”。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开展十九大精神学习培训,重点组织好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机关干部和党组织书记的集中轮训和专题培训,抓好干部党性教育,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武装。

15.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认真落实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做好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各项筹备工作。健全“学校党委—二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机制,完善承诺、述职、评议、考核“四位一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以查摆问题、整改问题为重点,采用“平级交叉督查”模式,深入开展党建工作督查,确保党建各项工作任务落地生根。大力推进“互联网+党建”工作,抓实抓牢党建特色品牌创建工作。探索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持续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提质增效,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16.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好干部标准,以对党忠诚选忠诚于党的人、以事业为上选担当干事的人、以扎实作风选作风扎实的人,落实党委选人用人主体责任。继续深化“五好”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素质、能力和水平。全面落实干部档案“凡提必审”,个人事项报告“凡提必核”,纪检监察部门意见“凡提必听”,违规违纪问题线索具体、有可查性的信访举报“凡提必查”,干部监督特别档案“凡提必看”,做好干部选拔任用的全程纪实工作。进一步落实干部个人事项报告、社会兼职、出国(境)管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因公出差、培训、病假的请销假等制度,从严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稳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好处级干部轮岗交流工作。

17.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全面加强纪律建设,切实维护党章党规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加快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整治师生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层层传导压力,以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为抓手,完善痕迹管理、述责述廉、综合考核等制度,压紧压实责任;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大对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纪,规范问题线索处置、执纪审查审理和监督工作。加强党规党纪和廉政警示教育,扎实开展第十九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增强纪律规矩意识,强化纪律执行。

18.认真做好意识形态和宣传工作。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责任制、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目标管理责任考核范畴,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究,加强对重大思想理论问题的辨析引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导权。统筹发挥好湖北省大学生思政网、意识形态研究中心、网络舆情中心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和舆情监控引导工作改革创新。加强新闻宣传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新闻发言人及联络员培训,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完善对外宣传工作机制,主动加强与在汉主要媒体和新闻机构的联动,做好事业发展成就宣传和信息公开工作。

六、以后勤服务、医疗保障、群团离退休工作、统一战线工作、校庆工作、综合治理保障等六项工作为要素,建设和谐美丽校园

19.有效提升后勤服务水平。完善后勤服务工作流程、服务标准、岗位规范及各项内控制度,规范网格化管理;加快推进便捷支付、自动售卖等方式的普及,提升水电维修响应速度;继续完善生态园林式校园建设,落实节能环保各项措施,加大校园绿化美化力度,营造“让墙壁说话,使花草育人”的环境氛围。平稳完成公租房分配选房工作,强化校内住房的出租整顿及使用管理工作。

20.着力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深化附属天佑医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内部决策机制、严格执行内控制度、优化医疗环节,努力降低药品占比,切实提高经营效益;加强部门协同支持,确保医院以优异成绩通过三甲资格复查。加强校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内涵建设,继续做好为全校教职工、离退休老同志、学生及辖区居民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大力实施“出名医、建名科、办名院”的“三名”战略,集中力量打造特色专科品牌,推动医院整体业务能力和综合实力的提升。

21.扎实开展群团离退休工作。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和妇委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以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促进校务公开为主线,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服务教职工体制机制为主题,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围绕青年成长成才,强化思想引领、组织育人、科技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完善“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团要管团”四维工作格局。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认真落实“五必访”制度,坚持开展集体祝寿、健康体检等互动、精准细致做好困难老同志的帮扶工作;开展关心下一代活动,支持老教授协会搞好教学督导、讲好中国故事等工作。

22.切实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组织开展党外人士学习实践活动,继续抓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和“爱献做”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五个一”工程。协助民主党派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加强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建设,指导帮助各民主党派建立后备人员库,扎实做好党外干部梯队建设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引导少数民族师生加强民族团结,协调、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实际问题。

23.隆重举行办学12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以校庆为契机,全面推进落实《校友工作十三五规划》;加快筹备成立学校理事会,进一步加强校友会建设,健全校友信息库,完善地方及企事业单位校友会,组建学院及专业(行业)校友分会,加强校友联络,提高校友工作服务水平;推进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建设,加强校友和社会捐赠工作,拓宽筹资渠道,做好项目管理工作;筹划举办“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武汉科技大学专场活动,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按照《12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方案》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确保学校办学12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隆重、务实、精彩、圆满。

24.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继续加强师生安全教育,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加大演习和培训力度;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持续开展校园安全稳定隐患排查和依法整治,建成覆盖各校区的安防监控系统。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切实规范危险化学品购置、存放和报废各个管理环节。贯彻落实新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认定办法,完善各类保密制度、落实各级保密责任,持续提高保密技术防范和保密管理能力。

上一条:孔建益:在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部署会暨新学期党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下一条:倪红卫:在学校2017年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