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孔建益在武汉科技大学三届三次教代会(工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编辑: 发布时间:2012-04-20 浏览次数:

励精图治 克难奋进 为建设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在武汉科技大学三届三次教代会(工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校长 孔建益

2012年4月20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受学校委托,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第一部分 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学校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在学校党委、行政带领下,全体师生员工,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顺利完成了年初工作要点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实现了“十二五”的顺利开局。

一、坚持育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高等教育改革综合试点项目,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获批为国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四个专业加入卓越计划;获批为国家大学生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开办首届冶金工程专业“英才计划”试点班、电子信息工程“产业计划”试点班、车辆工程“产业计划”试点班,启动学分制改革。

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11%,继续位居湖北省高校先进行列。学校生源质量不断提升,2011年招收新生9001人,文科、理科录取线分别超过省重点线5分、8分,再次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于领先地位。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立了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开展各类大学生素质教育报告会57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取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35项。

二、坚持服务社会,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2011年,学校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专利优秀奖1项、湖北省科技奖12项和武汉市科技奖4项;共获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项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社科司人文社科项目6项。学校科研总经费达到1.57亿元,设立省级自主创新重点基地和省级人文社科基地各一个,授权专利90项,三大索引收录论文381篇,学报办刊质量和影响力稳步上升。

2011年,学校与中国中钢集团、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张家港市政府等企业和政府部门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牵头组建了“湖北省钒资源开发与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坚持学科引领,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和布局

2011年,学校新增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统计学、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学校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硕士点8个。目前学校一级学科博士点数量在湖北省属高校位居首位。硕士学位点已覆盖到所有学院,博士学位点已覆盖到所有理工科学院。

四、坚持人才强校,不断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学校获批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1人、国家“千人计划配套引智工程”项目计划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创新人才1人,新聘任“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香涛学者”特聘教授1人、“楚天学者”讲座教授2人、楚天学子1人。1名教师被评为湖北省教学名师。学校共补充教师37人(其中博士33人),外聘44名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工作。完成了2010、2011年度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工作,顺利完成了首次岗位设置与聘任的后续工作。

五、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提升国际学术声誉

2011年,学校与国外知名大学签订合作协议13份;启动执行与美国华盛本大学管理专业本科“2+2”联合培养项目、与韩国汉阳大学硕士、博士联合培养项目、与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经济学“1+1”双硕士项目和“4+2”本升硕项目。先后承办了“2011年世界著名科学家武汉论坛”、“2011年国际耐火材料科学与教育论坛”、第四届先进计算智能国际论坛、第二届国际机械、材料和工程学术会议,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学术声誉。

六、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修订了《学院及机关部门、直属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试行办法》,进一步完善、规范了考核指标体系。出台了《武汉科技大学“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及学科建设、校园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分规划。

积极推进校务公开,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召开了学校三届二次教代会、工代会;召开学校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成立了武汉科技大学第一届妇委会。深化继续教育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注重发展新专业、新项目,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合办学;加强档案的收集整理,不断加强图书文献资源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完成了职工住房权属登记及房产大证办理工作;深入开展高等教育研究,积极为学校改革发展出谋划策;深化校办企业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效益。

七、坚持勤俭办学,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化债工作全面启动,切实加强财务管理。2011年度学校收入6.02亿元,比2010年增加5289万元(其中:争取上级部门拨付学校中央与地方共建基金2300万元、生均拨款补贴6880万元,比2010年有了大幅度提高),总支出5.87亿元,收支基本平衡,学科和基本建设投入达到3500万元;圆满完成了红钢城校区资产公开处置工作,启动徐家棚校区资产处置工作。与中国银行、中国联通签署校园“一卡通”项目合作建设协议,融资1800万元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

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2011全年水电费开支1063万元,比2010年减少了4%。全年完成各类招标105项,总经费达5000余万元,保障了教学科研和基本建设需要。加强维修改造工程和新建工程项目的结算审计工作,审减率达到14.03%。加强设备和家具购置的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

八、坚持改善民生,不断改善保障条件

稳步提升职工收入水平,实施了校内岗位津贴调整方案,职工月收入平均增幅达到12.35%。完成“科大雅苑”住宅楼、研究生公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黄家湖校区二期土地手续办理工作。加强物业保洁管理和美化绿化工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食堂价格稳定。建成青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切实改善广大师生员工的就医条件和环境。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和稳定工作,完善落实安全责任制和防范措施。注重发挥老同志的参谋智囊、参与和监督作用,落实老同志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各位老师、各位同志,2011年学校建设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学校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结果。广大教职工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发展事业中,始终坚持科学谋划、改革创新、注重实效,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全校教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真诚的问候!

当然,在总结办学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与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与建设国内高水平大学的标准、与师生员工的期望还存在差距,学校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人才培养任务紧迫,教育教学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内涵提升任务艰巨,拔尖和领军型的人物数量偏少;高水平学科数量较少,各学科之间发展不太均衡;原创性高水平科研成果不多,在国际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量偏少。三是条件改善任务繁重,优化资源配置、勤俭办学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办学经费严重不足依然是制约学校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第二部分 2012年工作重点

2012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学校“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争创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加强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着力营造和谐办学氛围,以新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2012年学校的重点工作由于已在年初的中层干部会议上进行了部署,下面我着重就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提出几点意见: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12年3月,全国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坚定不移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我们必须按照总书记讲话精神和教育部会议要求,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开展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制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配套措施,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坚持育人为本。要把学生成长成才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要创新德育工作模式,构建完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大德育”工作格局,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模式,实现学生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的有机结合,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高度重视招生工作,进一步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深入推进“优质生源基地”建设,适度调整研究生招生政策,实现规模、质量、结构的协调发展;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平台建设,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 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湖北省“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湖北省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积极申请卓越医生、卓越法律人才等培养计划,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带动全校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推进学分制改革,增强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课程考察的变通性和培养过程的指导性,不断完善适应个性化教育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实施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开展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制定新一轮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控,积极推进优秀学位论文培育计划;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启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职业资格认证。

() 大力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加强特色(品牌)专业、精品课程、高水平教材、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建设,完善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办学水平提升,以教学特色的凸显促进办学特色增强。健全校内教学评估体系,形成教学评估长效机制;加强教学督导,把同行评教、学生评教、专家评教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组的监督作用,形成维护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强大合力。

() 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根据招生就业情况,建立动态学科专业调整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开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推动学科的协调发展;做好国家和湖北省重点学科建设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认真组织参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全国高校学科评估排名工作,力争2个一级学科跻身全国高校前10名,更多一级学科跻身全国高校排名前50名。

() 积极推进协同创新。按照“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原则,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湖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学校材料冶金及相关学科的突出特色和优势,探索建立校企协同的“开放、集成、高效”新模式,进一步深化拓展与武钢等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力争进入国家即将实施的“2011计划”行列。要以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为突破口,以协同创新为纽带,坚持有组织创新,加强学科之间、学院之间的沟通协调,组建科研团队,力争重大项目,取得重要成果。要加强新材料、新能源及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积极拓展新的科研增长点。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加强国际钢铁研究院建设,高质量推进“先进钢铁材料及其制造工艺”自主创新基地建设;加强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推进设备资源共享,做好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的准备工作。

() 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落实和推进与匹兹堡大学、莱斯特大学、格拉斯哥美术学院、迪肯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汉阳大学业已达成的交流与合作协议,积极申报并启动首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启动成建制的外国留学生招生工作,做好本科生、研究生赴国外学习交流和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工作。争取在学校设立中澳两国政府合作举办的先进汽车用钢及制造工艺联合研究中心,积极筹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提高学校国际学术声誉。

二、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师德为先,坚持教者从优、优者从教,加强分类管理,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 加强拔尖团队、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做好院士申报的前期准备工作,积极申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千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荐人选和全国杰出青年基金人选;继续做好“楚天学者”设岗学科特聘教授推荐人选遴选和报批工作;稳定师资补充规模,今年引进博士不少于50名;落实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的政策激励机制,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平台和生活环境。

() 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实施中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支持计划,构建学位教育、技能培训、高层次研究等多位一体的培训制度,为教师事业发展创造机会、提供条件;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坚持和完善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发挥老教授的“传帮带”作用,完善助课助教制度,表彰一批在教学一线做出突出贡献、深受学生好评的优秀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广大教师要切实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按照《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加强师德修养,弘扬优良教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导航者和引路人。

() 积极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根据湖北省的统一部署,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建立健全分配新机制。根据教师岗位设置情况,为建立科学、公正、合理和切实可行的教师绩效考评机制,实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学校即将出台教师个人与团队的岗位职责和聘期目标任务考核体系。这是今年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主要目的是鼓励、引导广大教师将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去,鼓励、引导学科带头人组建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激发广大教师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此项工作意义重大、涉及面广,为慎重起见,学校成立了工作专班,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初步方案,正在征求各个学院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在此我们请各位代表、老师多提宝贵意见,使得方案进一步完善并尽快付诸实施。

三、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提高保障服务水平

() 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的创新与改革。积极推进教授治学、专家治学,对校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进行调整,充分发挥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求,设置科学技术发展院、研究生院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推进学科建设和科研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二级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更加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坚持依法治校,推进民主管理,加强教代会、工会组织建设。

() 积极推进学校债务化解工作。争取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完成徐家棚校区资产处置工作,实现省政府确定的化债目标。继续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杜绝各种形式的铺张浪费,增加经费使用透明度,控制和降低用水用电等办学成本支出。加强财务收支、审计、招投标和设备管理,科学配置资源、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 不断改善民生。坚持小步走、不停步,稳步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启动职工保障性住房建设,做好教职工住房货币化补贴的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改善职工住房条件;校医院要积极争取政府卫生部门的支持和投入,自筹资金更新、添置部分医疗设备,切实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医疗服务条件。

() 加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启动武钢—武科大钢铁新技术研究院大楼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教学科研实验条件;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校园文化景点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凸显大学精神和人文内涵。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完善“校园一卡通”服务功能,完成统一数据、统一认证、信息门户三大平台和办公、学工、人事三大应用系统的主体建设,开发和完善教务管理系统。稳定食堂价格,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修缮、保洁等物业管理,不断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稳步推进附属天佑医院体制改革,改善办院条件、打造品牌专科、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营效益。完善校园安全监管体系,加强校园安全宣传教育,落实“三防”措施和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同志们,建设国内高水平大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全体武科大人的殷切期盼。作为一所具有114年办学历史的省属重点大学,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取法乎上”的气魄,在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自觉地将大学的理想和使命、传承和发展与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努力把学校发展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让我们携起手来,实现学校在“十二五”期间更好、更快的发展,向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献礼!

上一条:【时事讲堂】刘华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下一条:刘华才在中共武汉科技大学二届三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