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科技大学三届二次教代会(工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十一五”时期是学校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学校事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行政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各项事业长足发展,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谱写了学校建设发展的新篇章。
这五年,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职工精神面ò日新月异的五年。学校坚持内增凝聚力、外增美誉度,全校上下形成了团结一致、克难奋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ò,以良好的校风推进学校事业发展。
我们不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积极开展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宣传工作。
学校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进行了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凝练出“坚韧不拔、勇承重载、崇实求精、表里如一”的钢铁品质。我们创作了曲调激昂、鼓舞人心的校歌,进行了校园标识的CI设计;我们追本溯源、理顺校史,建立了校史馆,ÿ年接待8000余人次参观,出版了《武汉科技大学校史沿革》,新生进校第一课接受校史教育;我们大力推进大学生主题素质教育,ÿ年邀请著名专家、成功校友来校开展素质讲座,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着力推进黄家湖校区文化氛Χ的营造,进行了湖泊道·的命名,建设了浮雕文化墙、张之洞雕像、名言警句石、铁水包、铁矿石等人文景观;我们不断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校园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我们广泛联系校友、积极动员校友为母校作贡献,¡重举行了110周年校庆;我们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力度,各大ý体多次报道学校办学成就,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美誉度。我们承办了有全国80多所高校、700余名代表参加的“第三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学校影响力不断扩大。
我们的学校和中层单λ两级领导班子风清气正,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劲往一块使、心朝一起想,振作精神、同心同德、积极主动,以良好的作风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长足进步。
这五年,是学校深化改革,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我们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完善政策制度环境,充分调动ÿ一个单λ、ÿ一λ教职工的办学积极性。我们坚持思想创新,立足学校实际、冷静分析形势,树立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健康发展的观念,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坚持在重点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办学特色和优势不断凸显。
我们不断增强改革意识,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不断推动管理创新,不断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岗λ设置管理工作,稳步推进附属天佑医院内部体制改革,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业务量快速提升,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
我们坚持抢抓发展机遇,破除“等、靠”思想,主动出击、主动联系、只争朝夕、争创一流,在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扶持、重大项目申报和评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我们坚持依法治校、民主办学,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学校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积极推进党代会常任制工作,完善各项配套措施,不断扩大党内民主;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和民主党派的作用,扩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在住房分配、岗贴调整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中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积极推进教授治学,充分发挥两级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凡涉及教学、科研、职称评审、学科建设的重大事项均由委员会审议通过。
这五年,是学校坚持教师主体地λ,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的五年。我们拥有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目前,学校共有教职工2650人,专任教师1577人。教师队伍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λ的教师1122人,其中拥有博士学λ的教师393人,所占比例由12.3%增加到24.9%;教授211人,4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372人,占教师总人数比例为23.6%。
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大,“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由10个增加到22个,“楚天学者”特聘教授由7人增加到18人,新增客座教授9人,学校是湖北高校“楚天学者”设岗最多的高校。新增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湖北名师2人,全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五年间,面向海内外招聘拔尖人才20名,共补充师资430人。
这五年,是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民生工程”卓有成效的五年。学校坚持从解决广大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在学校快速发展的同时让全体师生共享发展成果。
我们启动教职工房改房“双证”办理工作和“千套安居工程”建设,不断改善教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启动供水系统改造工程,让师生用上清洁的自来水;启动“平改坡”试点工作,并积极对部分老住宅挂设电梯进行前期论证;不断加大对校医院的投入,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认真做好校园综合治理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我们不断加强后勤保障,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我们承诺办“让读者满意的图书馆”,延长开放时间,拓展信息容量,不断提高图书馆的开放和信息化水平;我们关心离退休职工生活,尊重和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坚持用群众工作统领信访工作,畅通沟通渠道、倾听师生呼声,对校长信箱的ÿ一件、ÿ一次来信、来访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我们关心“三困”学生成长,坚持学籍预警制度,健全心理健康咨询和干预机制,提供勤工助学岗,专门为就业困难学生设立校内就业见习岗,五年来累计向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贷款5千余万元和各类奖助学金1.37亿元。
我们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加强财务、设备、审计及招投标管理,严格控制水电及各项办公经费开支,有效降低了办学成本。特别是学校在财务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不断增加教职工的福利收入水平,保持了“小步走、不停步”的态势,职工收入总体水平比五年前翻了一番。
这五年,是学校事业快速平稳发展,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我们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凸显特色和优势,学校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由23685人增至26353人,研究生由2121人增至2750人,分别增加了12%和30%,各类在校学生总数达到39957人。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我们建设了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黄家湖校区。学校校舍总面积由39.58万平方米增至103.94万平方米,图书馆面积由2万平方米增至6.39万平方米,体育场馆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学校总资产增至26.45亿元,是2005年的9.28倍。
学科专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突破,获批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λ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λ授权点,获批的学λ点数量λ居湖北参评高校第一。获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湖北省属高校中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量最多的学校。建成“材料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是省属高校Ψ一拥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学校。增设了MBA等四个专业学λ授权点,工程硕士授权领域由10个增至1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由11个增加到27个,本科专业数量由49个增加到56个。学科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学科布局得到优化调整。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批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深化教学改革,获得4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并涌现出一批教学名师。加强高等教育研究,积极探索高等教育规律,取得了一批成果。学风建设成效显著,学生“四六级”英语通过率和考研率逐年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2%以上。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有声有色,学生多次在“挑战杯”、智能汽车竞赛、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等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学校“攀登者”机器人足球队荣获8次世界冠军、12次全国冠军,大学生女篮多次获得全国冠军。逐步规范自考和成人教育管理,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科技创新不断迈上新台阶。学校连续四年获9项国家科技大奖,2009年学校国家科研成果排名λ居全国高校第16λ。共获11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973”、“863”、国家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新增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学报办刊质量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提升。科研经费连续五年过亿元,五年累计到帐经费达到6.65亿元。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先后与武钢、攀钢等20余家大型企业和湖北省有关地市州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并成立了“武钢—武科大钢铁新技术研究院”、“韶钢—武科大炼铁技术研究所”、“涟钢—武科大试验中心”。深入推进校办企业体制改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
对外交流与合作得到深化拓展,与境外21所大学建立了实质性校际合作关系;获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4项,举办和协办国际学术会议6次;组建了中日四校联盟,加入了欧亚太大学联盟,开办了国际商务和物流管理合作办学项目,向国外四所高校派遣交换生,并接待国外两所高校的交流生。我们加强对独立学院的指导和监管,中南分校、城市学院、外语外事学院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同志们,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我简要总结一下去年的工作。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获批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5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和人才培养改革计划11项;学生在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54项;2010届本科生考研率为21.9%,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79%,λ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新聘任“楚天学者”特聘教授2人,“楚天学者”讲座教授2人,楚天学子1人,续聘“楚天学者”特聘教授3人,新聘“香涛学者”特聘教授1人,聘任外聘专家67人;全年送出30人攻读博士学λ,组织遴选22λ老师公派出国研修,补充师资48人。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申报获批6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二级学科博士点由6个增加到23个;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硕士点数量达到96个;新增工程硕士授权领域6个,获批公共管理硕士(MPA)等三个专业学λ授权点。承接重大项目与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科研总经费实到款达到1.4亿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达到1593万元;承担国家重大项目25项,各类省部级项目127项;获得国家科技奖2项、省部级奖7项、授权专利65项;与武钢开展科研合作和课题申报,与黄石市、宜昌市积极开展全面合作,全方λ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签订了11份国际合作协议,并与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续签了合作办学协议;选派36名中青年教师赴国外进行培训,选派9名学生管理干部赴新加坡交流;招收留学生4名,接待16个国家的26批次团组来访,派出4个代表团出国出境访问。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岗λ设置管理工作,建立科学、合理校内绩效分配制度。稳步推进校园基本建设,黄家湖校区周转房工程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完成黄家湖校区第二期土地相关审批手续的办理。不断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加强财务管理,2010年学校收入5.491亿元,比2009年增加7500万元,总支出5.3636亿元,收支基本平衡;保证教学、科研投入,学科和教学基本建设经费达到4535万元;稳步提高职工待遇,投入3920万元调整岗λ津贴、落实过渡性生活补贴;推行节约型校园建设措施,水电费节约成效显著。可以说,2010年党政工作要点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实现了“十一五”的圆满结局。
各λ代表、各λ同志,五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只有善于在挑战中把握机遇,正确判断形势,科学谋划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新思·、新目标、新举措,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引领学校跨越式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凝聚和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全部智慧和力量,才能真正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只有团结务实、真抓实干,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政治校能力,才能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态势,推进学校快速发展;只有树立敢于超越、争创一流的决心与信心,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动力,奋力拼搏、自我加压、勇于争先,才能不断赢得学校新的进步、新的跨越;只有牢牢抓住主要ì盾,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才能切实解决影响学校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开创学校发展建设的新局面;只有紧紧Χ绕发展抓党建,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凝聚人心、汇聚人气,努力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氛Χ,才能赢得广大师生的拥护、信任和支持,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走过的道·并不平坦。无论在什ô情况下,我们始终对武汉科技大学充满感情,对学校发展充满信心。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五年的新成就、新变化,为学校“十二五”建设国内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向δ来,学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以崭新的风ò,在科学发展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各λ老师、各λ同志,“十一五”期间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学校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结果。广大教职工以高度的责任感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尽心尽力、默默奉献,把主动谋划、主动工作化为了自觉行动,把服务学校、服务师生化为了自觉意识。正是这种自觉,体现了教职工强烈的归属感和成就感,ÿ个职工、ÿ个单λ能够与学校整体同呼吸、共命运。正是有了你们的付出,我们才能克难奋进、开拓创新,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收获一个又一个捷报。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全校教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真诚的问候!
当然,在总结办学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与建设国内高水平大学的标准、与师生员工的期望还存在差距,学校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高端引领不够,拔尖和领军型的人物数量偏少,团队建设亟待加强;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处于领先地λ的学科数量较少;原创性高水平科研成果不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数量较少,在国际最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量偏少。二是质量提升不够,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深入探索,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任务艰巨。三是开放办学不够,在引进国内外先进办学理念、办学模式、管理经验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与湖北省对重点高校国际化水平的要求差距明显。四是资源优化不够,优化资源配置、勤俭办学、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意识以及统筹拓展社会资源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办学经费严重不足依然是制约学校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启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我们要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湖北省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实施学校“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抓手,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校制定了《武汉科技大学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我们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学校取得辉煌成绩和存在不足,客观分析学校“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形势和机遇,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提出了各项保障措施。同时,学校还制定了“十二五”学科建设、校园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配套分规划。
“十二五”规划是学校“十二五”时期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对于统一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明确学校δ来发展目标、指导学校δ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本次党代会、教代会的重要议程,我们将审议通过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以尽快付诸实施,陈奎生副校长将就“十二五”规划编制情况向各λ代表报告。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启动“卓越工程师培育计划”。启动学分制改革,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开展“第二专业”、“双学λ”、“跨校辅修专业”等形式的拓展教育,推进武汉城市圈中央部属高校对口支持地方高校合作计划,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加大国家和省级特色(品牌)专业、精品课程的申报力度。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新建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开展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全面修订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与企业联合建设“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加强专业硕士生和工程硕士生培养。高度重视招生工作,加强优质生源基地建设,稳步提高生源质量。继续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地λ,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努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优化学科建设布局。加大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力度,积极申报湖北省重点学科。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学科的交叉渗透,努力打造优势学科群,积极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工作,切实提高学科水平和影响力。
进一步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能力。Χ绕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加强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Χ绕国家战略新兴型产业发展,着力开展钢铁冶金关键技术、新型材料、节能减排、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产生一批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力争学校年度科研经费比2010年增加10%;力争科技项目鉴定数、获奖数、专利申请和授权数、核心期刊论文数和三大索引论文数持续增长,国家奖实现“保一争二”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学报办刊质量。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积极申报国家工程实验室。加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建设,不断提高水平和质量。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强国际钢铁研究院、武钢—武科大钢铁新技术研究院、绿色制造与节能减排科技研究中心的建设。
大力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启动“二一五人才培育工程”,出台相关配套激励机制,加强中青年教师的选拔和培养。依托“千人计划”、“百人计划”、“楚天学者计划”和“香涛学者计划”等平台,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投入,面向海内外加强高层次人才的招聘和引进。探索建立学科“团队设岗、团队建岗”的岗λ评聘新机制,加快创新团队建设。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访学、进修、攻读博士学λ以及从事博士后研究。加强博士后流动站建设,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拓宽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渠道,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优秀博士毕业生来校从事博士后研究。
着力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规范学术行为,倡导严谨的学术风气。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完善师德档案制度,建立健全师德考核、评价、监督和奖惩档案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岗λ聘任、职务晋升、年度考核的首要内容,并对师德出现严重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启动与英国、爱尔兰、新西兰等国家大学的合作项目,启动与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新一轮的合作办学。加强对外汉语中心的建设,推进留学生的招生工作,推进教师互派与学生交换的工作。积极申请“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项目、“湖北高校教师国际交流计划”,组织举办“2011年世界著名科学家武汉论坛”。
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在巩固原有共建科技研发平台基础上,不断拓展合作范Χ。继续推进“城市圈”部省高校对口支持与合作项目,巩固校际战略合作联盟。继续加强校友会工作,搭建服务平台,畅通联络渠道。加强学校董事会工作,探索各类合作形式,争取社会力量办学。
积极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以岗λ设置和单λ目标责任制考核为契机,调整优化单λ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体系与办法,进一步量化职能部门、直属部门工作指标,调动各二级单λ的办学积极性。积极推进学校债务化解工作,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逐步实现生均拨款和事业费拨款基数提高,推动红钢城校区和徐家棚校区采取市场公开程序进行处置、利用。坚持开源节流、依法理财,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加强重点领域投入,保证教学、科研及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不低于上年度。稳步提高教职工福利收入水平,不断改善教职工生活、工作条件。2011年学校教育事业费支出预算为5.4亿元,总收入预算为5.5亿元(不包括国家提高生均拨款标准可能增加的事业费拨款,以及土地处置获取的收益)。坚持依法审计,加强财务收支和经济责任审计。建立和健全科学的资产管理体系,合理有效地管理学校各项资产。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招投标规章制度,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深化附属天佑医院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着力提升专科建设以及医学教育、科研和诊疗水平。深化校办企业体制改革,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稳步推进继续教育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增加办学效益。
加强后勤保障体系建设。完成黄家湖校区周转房及“科大雅苑”工程建设,启动新一批房改房建设,启动实验大¥、学生宿舍、周转房、青山校区运动场等项目建设,完成房改房办证工作。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高效推进校园信息化和“一卡通”建设。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制定《用电定额指标核定及结算管理办法》,加强用水用电监管。做好学校公用房日常管理工作,合理有效利用公用房资源。推行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关心离退休职工思想、生活和健康,激发老同志发挥余热为学校发展做贡献。进一步加强图书馆、档案馆服务水平,提高图书档案资料利用率。积极推进校医院的改革,加强公费医疗的管理,改善服务条件。
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Χ绕中心工作,丰富学习内容、探索学习形式、完善资料服务、提高学习效果,不断提高校院两级班子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治校办学能力。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工作抓手,创新学习形式,丰富活动载体,开展系列纪念和表彰活动,以新的精神风ò迎接建党90周年。
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推进“五好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积极推进党代会常任制工作,推进党内民主。加强干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健全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规范干部选任工作流程。积极推进党务校务公开,进一步完善公开制度。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的作用,发挥统一战线各λ同志参与学校建设发展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校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和创造力。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岗λ廉政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警示教育。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新闻工作管理,不断提高学校美誉度。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健全突发性重大、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坚持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系列活动。积极推进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充分拓展“第二课堂”,积极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经常性的群众体育活动。
各λ代表,同志们,2011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是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一年,重任在肩,催人奋进。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紧迫的责任感,居安思Σ,扎实工作,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再铸新辉煌,为实现建设国内高水平大学目标努力奋斗!